近日,世界核協會(WNA)發布《世界核能業績報告2025》(World Nuclear Performance Report 2025)稱,2024年全球核電廠發電量達2667TWh,突破2006年2660TWh的歷史最高紀錄。同時,全球核電機組平均容量因子已提升至83%。
報告特別發現,核電機組的運行業績并未隨運行年限增加而下降,全球超過60%的核電機組的容量因子仍維持在80%以上。
報告指出,過去十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增長主要得益于亞洲地區的發展——全球68臺新投運機組中,56臺位于亞洲;目前70臺在建機組中,也有59臺分布在亞洲。
WNA總干事薩瑪·畢爾巴鄂·萊昂(Sama Bilbaoy León)表示,2024年核能發電量創新紀錄印證了行業實力。為實現全球能源與氣候目標,需推動核能發電量每年持續增長,不斷刷新紀錄。盡管前路挑戰艱巨,但機遇同樣巨大。在具有魄力的全球行業領袖、前瞻性政府以及日益積極參與的公眾支持下,實現核電裝機容量三倍增長不僅可行,更是必然選擇。
2024年,全球共有7臺核電機組并網發電,包括:中國漳州1號機組、美國沃格特勒(Vogtle)4號機組、中國石島灣“國和一號”機組、印度格格拉帕爾(Kakrapar)4號機組、法國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e)3號機組、中國防城港4號機組以及阿聯酋布拉卡(Barakah)4號機組。
2024年有9臺機組啟動建設,分別是:巴基斯坦恰希瑪(Chashma)5號機組、埃及達巴(El Dabaa)4號機組、俄羅斯列寧格勒(Leningrad)二期3號機組,以及中國的廉江2號機組、寧德5號機組、石島灣1號機組、徐大堡2號機組和漳州3、4號機組。2024年全球共4臺機組永久關閉,包括: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2號機組(RBMK輕水石墨堆)、加拿大皮克林(Pickering)1、4號機組(重水堆,分別服役53年和51年),以及中國臺灣馬鞍山2號機組(壓水堆,服役運行41年)。
報告作者、WNA氣候項目高級主管喬納森·科布(Jonathan Cobb)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預計未來幾年這一紀錄將再次被打破。
科布表示,隨著當前在建機組在未來5~6年內陸續并網,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和總發電量將持續增長。雖然部分老舊機組可能關閉,但分析表明,現役核電機組(包括服役至少50年的機組在內)運行業績并未隨年限增長衰退。且近期美國還重啟了部分已關閉機組。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