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4年夏季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暨全國科普日核能科普主題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活動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以“凝心聚力 融合發展”為主題,深入交流新時代我國核能公眾溝通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能公眾溝通委員會主任王炳華作《凝心聚力 互利共贏 高質量推進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主旨演講。王炳華表示,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作為新時代核電行業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正以其鮮明特色和深刻影響力,打造出中國核能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王炳華建議,從做好規劃融合、經濟融合、產業融合、生態融合、文化融合、社區融合6個方面進一步高質量推進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推動核電事業穩健前行,為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活力與動能。
核能公眾溝通新任務:企地融合發展
“核電以其安全、高效、清潔、環保等特點,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及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更是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王炳華說。
當下,我國核電事業進入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的新階段。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數量已達56臺,總裝機容量5808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準核電機組數量達46臺,裝機容量約為5505萬千瓦,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加強公眾溝通,是始終伴隨核能事業發展的重要主題。
“一個核電項目從開工建設到退役治理,全壽期要經歷上百年。核電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于企業自身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還依賴于地方政府和社會公眾的支持,營造‘知核、親核’的良好環境。”王炳華表示,“推動企地融合發展,是核電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同時,王炳華認為,開展企地融合發展也是核電企業防范化解鄰避風險,推動核電項目順利落地的客觀需要。“在核能發展的新階段,核電項目的‘鄰避效應’一直是關注的焦點。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帶動地方社會、經濟、生態與文化的全面發展,切實增強公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方政府與核電企業在企地融合發展過程中,正逐漸從“共融”走向“共榮”。
“近年來,各級政府、核電企業和社會組織高度重視、積極探索,深化構建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核能公眾溝通工作機制。各級政府部門在推進核電項目發展過程中,給予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指導與支持。核電企業切實履行責任、為當地群眾排憂解難,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與所在地政府及社區在經濟、文化、教育、環境等多領域建立緊密、和諧、共贏的協同發展關系,實現了項目與公眾、企業與地方的融合發展。”王炳華總結道。
“六個方面”高質量推進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
在王炳華看來,核電項目與地方融合發展的核心目標在于實現互利共贏,讓核電項目的發展成果惠及地方和人民。
“通過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和溝通協調機制,確保核電項目與地方發展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及時有效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真正實現‘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地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初衷。”王炳華表示。
為更好地造福地方百姓,王炳華建議從做好規劃融合、經濟融合、產業融合、生態融合、文化融合、社區融合6個方面進一步高質量推進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
做好規劃融合。核電企業要充分解讀區域經濟發展及相關配套規劃,制定核電項目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專項規劃,包括核電產業發展規劃、空間規劃和全產業鏈規劃等。地方政府統籌主導,抓好企地融合長遠謀劃,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堅持規劃引領,在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時,主動將核電產業規劃納入其中,為核電建設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
做好經濟融合。參股核電項目是地方政府共享核能發電收益的長效穩定合作機制,建議探索推進核電企業引入地方資本參股機制,共享核電發展成果。通過核電項目建設和全壽期的生產運營,夯實地方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通過引進核電相關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通過采購核電配套服務促進當地民眾就業。
做好產業融合。核電項目可向石化、化工等園區提供高品質、穩定連續的清潔蒸汽,助力國家大型化工基地、大型工業基地建設。積極拓展核能綜合利用,探索核能海水淡化、制冷、制氫等多種應用形式,服務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核電項目與地方產業的深度融合。
做好生態融合。核電企業要將生態作為貫穿核電站設計、建設、運營全周期的核心理念,以資源占用最小、環境影響最低和社會和諧最佳來規劃建設核電。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保護項目,打造環境保護品牌。積極推廣核能清潔供暖,改善地區環境質量。開展生物多樣性研究,探索建設海洋牧場。
做好文化融合。加強政企文化聯建共建,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設,通過開發文旅項目增加吸引力。發掘地方旅游資源,結合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核能工業特色旅游,通過建立核能科普中心展示核能歷史、核科技和技術。
做好社區融合。從安全信息披露、誠信透明溝通、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文發展以及帶動社區進步、熱心社會公益等多維度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注重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培養、安排、使用當地勞動資源。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就近開展社區幫扶。
“歷經多年不懈探索與實踐,我國核電項目在企地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成果,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在各級政府、核電企業、社會組織及廣大公眾的共同努力下,核電項目企地融合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王炳華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