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主力軍、國家隊,中廣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近日,人民政協報刊發相關文章,聚焦報道中廣核高質量發展情況。
原文如下
↓↓↓
“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記者 王碩
《 人民政協報 》
( 2024年02月29日 第07版)
本報訊(記者 王碩)近日,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在新聞發布會表示,“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達11臺,分布在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全部采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成為當前世界核電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2023年3月25日,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帶動產業鏈上下游5400多家企業實現400多項關鍵設備自主化,還形成了以核安全級數字化儀控平臺——“和睦系統”為代表的一批重大標志性科研攻關成果,并實現了相關成果的落地應用。
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新聞發言人侯佑勝介紹,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首循環能力因子達98.2%,創國內三代堆最優紀錄。防城港核電4號機組已完成冷試、熱試等重要工程節點,正在向裝載核燃料節點目標邁進,計劃今年上半年投入商業運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楊長利表示,作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主力軍,中廣核堅持以核能為特色,大力發展核、風、光、儲等清潔能源,目前在運在建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1億千瓦。僅2023年,全年實現上網電量3338億千瓦時,清潔能源上網電量等效替代標煤消耗超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6億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75.1萬公頃的森林,為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2023年“兩會”中,楊長利聯合其他14位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大核電發展力度,拓展內陸地區建設,推廣核能供暖的提案》,呼吁充分發揮核電戰略價值和積極作用,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核電規劃建設力度,拓展空間布局。
“我國核電已經具備實現更大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的扎實基礎。”楊長利表示,在今年“兩會”上,他將繼續圍繞推進核電發展、充分發揮核電戰略價值提案建言,助力我國清潔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