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23碳達峰碳中和創新創造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辦,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征集與評定工作,2023“雙碳”創新示范案例在各方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的見證下在大會上發布。中核集團中國核電秦山核電核能供熱2023“雙碳”杰出貢獻案例。
集中供熱是我國消耗煤炭和產生碳排放的重要領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集中供熱面積逐年擴大,目前我國集中供暖的熱源以熱電聯產和區域鍋爐房為主,使用的燃料以煤炭為主,每年消耗煤炭數億噸。因此,亟需采用新型清潔能源替代燃煤取暖。
與此同時,我國南方城市集中供暖由于供暖期短、熱負荷小、供暖設施建設和運維能力不足、工程建設規模大周期長等問題,受到重重制約。
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有效的能源形式,其供熱技術已經成熟,國家近年來出臺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多項政策支持核能供熱。
作為我國首批核能綜合集中供熱試點單位,2021年,秦山核電與海鹽縣共同啟動核能供暖節能項目,開啟了中國南方核能供暖的歷史。
項目一階段工程于2021年建成投運,二階段工業供熱項目于2022年12月15日正式建成投用,搭建了我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示范平臺。
秦山核電利用機組冬季剩余熱功率,在不影響機組原有發電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浙江省海鹽縣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園區提供大規模安全、零碳、低廉的核能供暖。

秦山核電與當地居民和諧共生
海鹽縣核能供暖節能工程項目總投資約9.4億元,管道總長度約10公里,從秦山核電基地廠內延伸至海鹽縣城區,秦山核電廠內設換熱首站,實現熱水循環供暖。根據規劃,核能供熱項目共分為三個階段,計劃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將具備150兆瓦核能供暖能力,可滿足海鹽縣4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

核能供暖換熱首站外景
截至目前,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已順利完成三個采暖季任務,可滿足海鹽三個居民小區及老年公寓供暖需求,近4000戶居民率先用上了核能供熱。
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后,年供熱量將達到70.4萬吉焦;相對于燃煤火電機組,每年可減少燃用標煤約2.4萬噸。相應地每年減排二氧化硫204噸、氮氧化物177.6噸、二氧化碳6.3萬噸。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秦山核電積極探索核能綜合利用,幫助海鹽縣逐步實現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園區的大規模核能供熱,不僅開拓了當地居民、地方政府、核電企業多方共贏新局面,也對南方大規模集中供熱項目建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秦山核電基地航拍圖
據了解,海鹽還將與秦山核電繼續推動核能供熱的多元化發展、探索核能供熱在公益、公建、農業、商業等領域的應用,推進核能供熱在海鹽居民小區推廣,通過聯通新建小區的供熱設施和推進學校、商場、已建成小區的核能供熱改造,將核能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同時,利用沿海核電余熱,秦山核電還將把供暖范圍由沿海延伸至腹地,契合各類應用場景,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或直接提供高溫工藝熱,將核能從“單一型選手”轉向“全能型輔助”,為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更多“核”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