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8月15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習近平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中國核工業》雜志刊發了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早前出席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所作“發揮核能零碳高能優勢,賦能石化綠色轉型發展”主旨發言摘要,現轉載如下:
發揮核能零碳高能優勢 賦能石化綠色轉型發展
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
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 盧鐵忠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正在發動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核能必將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的重要成員和核能綜合利用的探索者,我們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
根據權威機構統計,能源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0%左右,能源行業也因此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領域。其中核電有潛力成為電力系統安全、低碳清潔電量供給的基礎性能源、主力能源,將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發揮中堅作用。

除了實現清潔供電,以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核能新技術,還將發揮制備高品質的高溫蒸汽、氫氣等優勢,破除以石化產業為代表的用戶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的雙重約束,助其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深入推進核能與石化行業耦合發展,是中國核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貫徹“三新一高”和“雙碳”戰略發展要求,拓展核能綜合利用空間的積極探索;也將成為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助力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核能與石化耦合迎來新機遇
核能綜合利用是國家核能政策的重要鼓勵方向。《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均提出,推動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等領域的綜合利用。《石化化工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鼓勵石化基地或大型園區開展核電供熱、供電示范應用。《“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開展核能供熱(冷)方案優化及安全設計原則、核能海水淡化低溫閃蒸等核心設備以及核能制氫工藝方案等關鍵技術研究。
石化行業清潔低碳轉型迫切,為發展核能與石化耦合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石化化工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對煉油、乙烯等石化化工重點領域提出了明確的節能降碳目標。此外,2023年4月18日,歐洲議會正式通過了“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議案,計劃自2023年10月起,只要產品進入歐盟國家,無論生產產品的碳排放活動發生在何處,外來生產商就需要為超出免費額度的碳排放支付差價,這將形成新型綠色貿易壁壘,成本將大幅提高。屆時出口石化企業將面臨愈發嚴格的碳排放硬性約束,利用核能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成為了石化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選項。

核能可以為石化用戶提供多能聯供的區域清潔能源綜合保障。2015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進程加快,增量配電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服務等利好政策相繼推行。核能兼具清潔低碳和出力穩定的優越特性,燃料價格穩定,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較小,同時,中國的核電事業持續發展30多年,已累計安全穩定運行超過400堆年,2022年,我國37臺核電機組WANO綜合指數滿分,滿分機組數已連續3年穩居世界第一。完全可以利用核能為石化用戶探索建立集供電、供汽、制氫、海水淡化等多能聯供于一體的區域綜合能源系統。
核能賦能石化涌現新場景
核能機組為石化園區提供工業蒸汽和電力。石化園區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石化園區需求量最大的耗能工作物質是工業蒸汽以及作為能源使用的電力,用戶以煉化企業為主,精細化工、造紙等其他企業為輔。煉化企業具有需求規模大、負荷連續穩定的用能特點。供汽是利用核電機組發熱作為熱源,在換熱站中將合格淡水加熱成符合石化生產標準的蒸汽,再通過專設管道輸送到周邊石化園區內的用戶企業;供電主要是根據電力市場規則與用戶企業進行電力交易。根據石化園區能源需求特點,技術方案可選用高溫氣冷堆熱電聯供方案或高溫氣冷堆+“華龍一號”等其他堆型組合熱電聯供方案。

核能為現代煤化工園區提供蒸汽和電力。現代煤化工項目以煤炭為原料,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更高。通過核能為煤化工園區提供所需的蒸汽和電力,可以大幅減輕煤化工項目的節能減排壓力,助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技術要求看,核能為煤化工園區供汽供電與為石化園區供汽供電沒有本質區別。
核能為稠油熱采提供蒸汽和電力。我國稠油資源量大,累計探明儲量近20億噸,陸地主要分布在新疆、遼河、勝利和河南四大油田,海區主要分布在渤海油田。隨著可采石油儲量減少,稠油在未來石油產量中占比會顯著提升。國內外稠油開采均采用熱采方式,稠油熱采需消耗大量蒸汽、電力,目前都是依靠燃煤鍋爐或燃氣鍋爐提供。從節能減排角度,利用核能為稠油熱采提供蒸汽和電力意義重大。
核能制氫。氫氣是石化生產中的重要原料,同時屬于二次能源,需要利用一次能源來生產。在“雙碳”背景下,通過清潔低碳方式大規模制備氫氣是實現氫氣廣泛使用的前提,而核能制氫是其中的重要選項。
中國核電發展獲得新動能
在核能產生熱能的工業利用方面,中國核電邁出了新步伐,收獲了新果實、嘗到了新甜頭。2021年12月,以中核秦山核電為依托的浙江省海鹽縣核能供熱示范工程項目開始供熱,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2022年5月27日,中核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能源站作為全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順利開工,預計2023年底建成,項目建成后,將每年為連云港徐圩新區石化基地提供480萬噸工業蒸汽;2022年12月15日,中核秦山核電基地工業供熱項目開始提供24小時熱能供應保障,為當地的電池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脫碳發展機遇。

未來,中國核電將在推動核能與石化行業等耦合發展方面持續發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賦能綠色轉型發展。
積極爭取國家主管部門支持。中國核電聯合多家石化企業,積極建議建立國家層面、多部門聯動機制,研究編制以高溫氣冷堆為主力堆型的核能多用途利用專項規劃,優化產業配套的高溫氣冷堆的審批路徑和標準,加快高溫氣冷堆石化耦合與制氫示范項目落地及產業化推廣應用。
同時,中國核電積極參與國家層面《關于有序推進核能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的起草工作,后續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為核能與石化行業耦合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
與地方政府及園區共繪核能項目開發合作愿景。中國核電始終把與地方政府、園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作為核能項目前期開發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組織、推進、跟蹤與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公共關系活動,宣傳核能發展理念、普及核安全文化,解決“談核色變”的知識盲點,打造同心同力核能開發共同體,獲取當地政府、重要用戶及省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快推進核能項目前期開發進程。
與石化行業及大型園區攜手合作共贏。目前,中國核電搶抓戰略機遇期,積極與多個石化企業共同推進核能與石化產業的耦合,同時,已組織對沿海省份22個化工園區開展調研,了解用能需求及規劃布局,積極與大型園區展開合作,攜手推進核能項目列入國家相關規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積極布局開展共性課題研究。中國核電依托核能行業協會、中核工程公司等專業機構,積極發揮化工行業協會、設計院的資源平臺作用,共同開展與化工園區相容性課題研究,利用設計院的專業能力和在化工行業的權威性,解決項目前期開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編制相關專題報告為政府、用戶提供決策支持,推進項目開發取得突破進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