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發布2023年全國“最美職工”名單,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陜鈾”)真空設備研發中心首席技師溫偉入選,他也是陜西唯一入選人員。
五十余項科研技改項目、五千萬元的經濟產值,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二十載光陰流轉,溫偉直言:“我的青春都撲在計算機上。”

溫偉在2023全國“最美職工”發布儀式現場 受訪者供圖
自學成才 毛遂自薦加入計算機班
1991年,17歲的溫偉被分配到中核陜鈾當空氣分離操作工。那個時候的溫偉剛從技校畢業,綜合排名年級倒數第三的他在工作初期也沒能擺脫“倒數” 的身份。“那時候因為操作失誤,我經常把電器燒壞。車間主任很嚴厲,我沒少挨訓、挨罰。”溫偉說道。
20世紀90年代末,中核陜鈾為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成立計算機班組,溫偉感到這是個機會。但是班組里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生,溫偉在技校學習的是鉗工,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計算機培訓,想和這些大學生“搭班” 難如登天。“我那時候全靠自學,就是自己拿著大學教材看,但是學到的東西沒有機會展示,我就找單位里負責宣傳的同事幫忙,把我寫的計算機代碼貼在進廠大門口的宣傳欄上,領導一來上班就能看見。”提起當年“削尖了腦袋”進計算機班的趣事,溫偉的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敢想敢干的青春,滿溢著奮斗的甜蜜。“有一天我恰好聽到領導談起我,人家說‘溫偉怎么這么笨,別人三天就弄好了,他得三個月。’但領導還是很愛護我的,覺得我愛干這個,還是叫我留下來了。”就這樣,2000年,溫偉被調到計算機班組,擔任自控系統檢修工?! ?/p>
進入計算機班以后,溫偉并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見賢思齊的他在身邊領導、同事的帶領下面逐漸顯露天賦。“計算機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溫偉說,“那時候電腦很難搞,不是家家都有的,我就纏著我準姐夫,下班以后上他單位用電腦練習。我們自己單位的電腦我也用,有時候晚上弄壞了,早上同事來了再修。”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一心撲在計算機上的溫偉,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2002年至2004年,溫偉承擔并完成了2個技改項目,使系統的誤報警率明顯降低,這也讓他在單位里收獲了更多關注。
攻堅克難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溫偉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一直長期堅持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攻堅,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的他,很快便成長為軟件開發和硬件維護的雙棲型人才。

溫偉在工作崗位上 受訪者供圖
2004年,由于單位使用的外方計算機系統出現故障無備件,安全可靠解決方案需加快推進。針對這一情況,溫偉提出了計算機系統替代方案,他查閱外方資料,編制了近十萬行配套軟件源碼,用半年的時間完成了系統的設計、施工及調試工作,最終投入系統后運行狀況良好。
攻堅克難,“攻”“克”二字道盡了其中艱辛。這是一場孤獨且漫長的戰斗。“那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給你指路了,全靠自己去想。當時一天24小時,就連做夢都在想如何突破技術瓶頸。”溫偉提到,那段時間,由于工作難度大,他的心理壓力也不小,因此他患上了非常嚴重的神經性皮炎,頭發大量脫落,甚至連呼吸都變得困難。溫偉面部掉落皮屑的癥狀直到現在也沒有痊愈。
但是付出總有報償,在某項目中,溫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逐步實現計算機數字化,將系統巡檢從原先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幾秒鐘,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及實用性。“一點錯都不能出,出錯就得重來,也沒有其他的輔助工具,就是靠人力,我也不放心別人去做。”溫偉說。整個過程看似機械枯燥,但實際上正是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習,才讓溫偉摸透了這一技術,后經反復優化改進,該系統在2012年重點工程中正式投入使用。
提攜后輩 為行業培育新生力量
學習是溫偉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每天堅持學習,每天就會有進步,當你懂得越多,你的內心就會越充實。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沒有意識地學習,后來嘗到甜頭了,就對自己有要求了,每天都堅持學習新東西,我現在給后輩們也是這樣說。”溫偉說。時至今日,獲得無數榮譽的他早就可以停下休息了,但是溫偉的目光仍然在向前看,最近他正利用零碎的業余時間,積極備考智能IT規劃師。
2017年11月,經陜西省人社廳、財政廳專家評審研究,省級溫偉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獲得批準。工作室是整個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道關口,要負責處理系統運行檢修中最難的部分,這也對團隊成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溫偉說:“只要參加比賽,他們心里只能有一個名次,那就是第一。”目前溫偉帶徒五名,均已成長為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優秀技術人才。
2019年,工作室專門開辦學習班,邀請公司各個崗位的年輕人前來交流學習。“我一聲吆喝,沒想到大家就都來了。單位也很支持,專門派了一輛車接這些年輕人到工作室來。”溫偉笑著說,每晚六點半是學習班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在這我不會講具體的專業知識,我自己是個走彎路比較多的人,把大家聚在一起,一方面是傳授一些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指導,幫他們爭取資金上的支持,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溫偉的學習班儼然成為了單位里的一個微型孵化平臺,淋過雨的他,在今天為后輩們打起了一把遮風避雨的傘。如今,班里20多名學生都已走上管理崗位,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周圍人給我了很多的鼓勵和包容,我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很多的力量,這也讓我更堅定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溫偉補充道,而今天,他也在將這份鼓勵與包容傳遞給后輩們,為我國的鈾濃縮事業培育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發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斷突破自我,建功中國鈾濃縮事業。”溫偉表示。(文 王紫薇)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