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一種敬業專注、追求完美、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深圳在改革開放和打造創新型城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能工巧匠。他們奮斗在各行各業的生產一線,為行業進步、城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周創彬(左)在嶺澳核電站現場進行系統試驗。
“看到那個圓柱形廠房了嗎?它是核電站第三道保護屏障,內部還有燃料包殼、鋼質壓力殼兩道保護屏障。核電站的心臟部位主控操縱室,就設在兩個圓柱體中間的位置。”6月初的一天,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胸前佩戴著黨徽的周創彬帶著記者經過嶺澳核電站二期時,指著前方的建筑興奮地介紹道。
49歲的周創彬,白發快蓋過黑發,現為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調試中心副總工程師。他已在大亞灣基地工作生活近30年。“這輩子注定是核電人,就干這一件事。”憑著數十年的專注執著,周創彬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名普通的核電工人成長為關鍵崗位的核電技術攻關能手、調試運行領域的技術專家,先后榮獲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鵬城工匠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8年成為深圳首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被譽為“工人院士”。
核電調試的“全科醫生”
“核電站調試就好比飛機試飛,只有滿足各項試驗條件才能投運,非常關鍵,是核電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周創彬談到核電運行調試技術時,總有說不完的話。水壓試驗、防止安全注射風險、一回路抽真空……不同的調試程序、技術試驗,往往涉及各種專業領域,但周創彬總是能信手拈來、隨機轉換,機組操作運行圖好似刻在腦中一般。
這種底氣和信心,來源于他近30年在一線“磨”出來的精湛技能。
1991年,周創彬中專畢業后,作為定培生被分配到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成為一名現場巡檢員。當時核電站正處于設備移交檢查和系統調試的關鍵時期。剛開始工作時,面對復雜的核電廠房、成百上千的工作程序,他遇到不少困難,周圍多是高學歷的同事,壓力特別大。為了盡快熟悉現場并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周創彬白天拿著圖紙,跟著技術工程師和老師傅們鉆管廊、爬管道、下地坑,幾乎跑遍了電站的每個角落;業余時間就找資料自學各種知識,不懂就向老師傅們請教,逐漸對電站現場各式各樣的設備了如指掌,成為運行現場的技術骨干。
周創彬坦言,自己并不聰明,但愛鉆研推敲,敢迎難而上。“渾身有股勁,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學到真本領。”連年摸爬滾打,周創彬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核電運行操作技術,并在1997年踏進大亞灣核電站心臟位置,成為一名主控室操作員,隨后又逐步成長為運行副值長、機組長、高級技師,多次在重大的核電運行操作和調試任務中挑大梁。
技術難題的挑戰者
掌握了各項專業技能的周創彬,挑起了多項事關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任務,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形成了多項創新成果,如首次開發我國核電站數字化運行程序、首次實現控制電源失電試驗自主化、力主國內商用核電站首次“十年大修”、首次編寫我國核電站《一回路水壓試驗》總體運行程序等。目前,他已取得16項發明專利、一項中國專利金獎與一項中國專利優秀獎。
“我相信自己在這些挑戰中可以不斷突破自我。”周創彬說,每次接到高難度的試驗項目任務,自己從沒打過退堂鼓。2004年,他參與嶺澳2號機組第一次大修,這是我國壓水堆核電站首次完整的“十年大修”。其中涉及的“一回路水壓試驗”實施過程復雜、,對風險控制要求極高,且在國內核電商運機組中尚屬首次。
在國內沒有現成規程可循的情況下,周創彬在大修前隨試驗團隊到法國調研取經。不懂法語的他依靠扎實的技術功底,硬是啃下了一本法語版操作程序,之后寫出了《一回路水壓試驗》總體運行程序,并創造性將運行風險控制和風險分析編寫進程序中,對多項技術難題提出解決方案,為實操提供了技術指導,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這套“十年大修”總體運行程序約500頁,在保障大修質量的同時可節約大修工期75個小時。
敢打硬仗的“創師傅”
“責任心最重要。要在‘雞蛋中挑骨頭’。”在業內被稱為“創師傅”的周創彬說,每天與核電機組打交道,深知安全責任的重要,在他看來,核電調試就是找缺陷、消隱患。“越早發現越好,這就需要敏感專注,敢擔責任,注重在細節上下功夫。”
2009年8月,周創彬剛調至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時,正趕上大亞灣核電基地嶺澳核電站二期的調試高峰。他帶領的控制電源失電試驗團隊,面臨著事故程序和DCS重大改進等任務,可謂困難重重。熱試期間進行LNP(220V交流不間斷電源)失電試驗時,還發生了蒸汽排大氣閥突然打開的意外動作。不少人提出質疑,認為試驗要馬上停下來。周創彬直面質疑,堅持把試驗做了下去。“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控制風險,通過試驗發現隱患。”他說。
就這樣,周創彬指導試驗團隊從操作單、風險控制這些細節上下功夫,應對著可能出現的意外動作,闖過一道道難關,完成了嶺澳3號機試驗。如今,他們不僅完全實現了試驗自主化實施,而且在操作細節和風險控制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5年起,周創彬開始帶領團隊,研究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調試關鍵技術。他根據“華龍一號”技術特點布局的一項發明,在2019年獲得英國專利授權,成為國內調試領域首件英國專利。“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防城港核電站二期,調試高峰即將到來。”周創彬說:“‘華龍一號’調試是核電調試人的新挑戰,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工匠說
匠心鑄就職業夢,砥礪前行追夢人。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敢擔責任。我很慶幸趕上了改革開放和中國核電事業高速發展的大好時代,很榮幸與創新包容的深圳一同成長。未來,我將繼續努力,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傳幫帶”育新人,為我國核電事業和深圳的發展貢獻力量。
——周創彬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